欢迎您进入,江苏康缘集团!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  康缘新闻 >  媒体视角

肖伟:宁可少生产几种药也必须要搞创新[和讯网]

2014-08-09 分享

  “由于种种因素,我国中成药制造业在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占比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中近十年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占比还不足1%,未能体现中药创新的核心竞争优势,更未能充分发挥中成药在医改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线对话

  “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坚持中药制药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少生产几种中药,但必须要研发创新中药,如果不这样,康缘几年后可能就会关门。”

  作为江苏康缘集团的董事长,肖伟从不放松对中药创新研究的力度,他把重点实验室当作康缘集团的“宝”,因此他的名片也就多了一行字: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让中药回归到药的属性上

  “我认为中药是文化的属性和药品的属性双结合体,以前我们对中药的文化的属性夸大的太多,如果不回归到药品的属性上,它就不能被真正的现代社会接受,尤其是不能被现代临床医学所接受。”

  肖伟作为一名中药制药企业的掌门人,在他眼里,中药首先是一种药。什么是药?他认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均一性。

  在我国的整个大健康产业中,中医药有它独特的优势,这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留下的东西,有很多经典的名方典方,被证明是疗效非常好的。

  “药是用来治病的,有疗效是事实,但是不能把疗效当成文化,应该回归到药的属性上。”

  作为一种声音的出现,肖伟的观点极其尖锐。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中医药的路越走越窄,行业人士都认为,关键问题是国际化程度太低了。现在跨国集团已经开始渗透至中药产业了,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化脚步必须要加快。

  “国际化不能光是搞概念,不代表说大话。你的中药能否有一两个品种得到主流国家主流社会的认可。中药国际化,至少让大家知道中药是药,原来人家认为中药不是药。”肖伟如是说。


  康缘的核心在于研发创新

  1991年,康缘集团的前身—连云港(601008,股吧)中药厂在江苏省11个中药厂排名倒数第一,今天不仅是江苏省第一,而且还迈入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工业50强行列,核心就在于研发和创新,生产出别人没有的独家品种。

  康缘集团很注重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每年按销售收入10%的比例提取科研经费用于新药研发。除了资金保障,集团还有系统完善的现代中药研究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此外,康缘集团先后在南京和美国加州成立了药物研发公司,和马里兰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14个共建实验室,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康缘集团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们做中药的理念,首先必须遵循中医基础理论,因为中医基础理论证明了药物长期在临床上有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考虑这些有效的东西能不能考虑固化,能够让它在生产过程当中经过制造,永远是均一的,永远是一致的。”

  中药标准化主要难在哪里呢?因为,它不是一个成分,有几百上千种成分,各成分会相互之间干扰和覆盖,并且成分也存在不稳定性。

  康缘集团在中药制药过程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引领支撑下,不仅攻克了这一难题,并且在几个大品种中药上都做到了标准化生产。首先,在原料选用上,康缘集团有自己的GAP药材基地;其次,在药材原料基地化的同时,建立了完整的药材质量标准,所有投料全部按照标准来检验;第三,在生产过程中,康缘集团建立了很多质量控制点,所有品种都在完整的质量控制标准体系中生产;最后,康缘集团依托指纹图谱、成分分析、对过程工艺的控制等技术应用,设立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产品内控标准,把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固化在每一个批次的产品中。


  企业创新难中药企业创新更难

  “由于种种因素,我国中成药制造业在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占比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中近十年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占比还不足1%,未能体现中药创新的核心竞争优势,更未能充分发挥中成药在医改形势下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生活的重要作用。”肖伟说,目前亟须改革创新扶持机制,加大对中药创新的扶持力度。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没有享受和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样的鼓励人才引进、资金和财税扶持政策,而像康缘集团这样的中药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新,新药的市场转化又比较慢,严重影响企业对研发成本的回收。所以,亟待有关部门加大对企业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

  对此,肖伟建议,一是支持高层次人才扎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希望科技部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给予支持,如千人计划引进,以及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各级别专家的评选等。

  二是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建议改革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提高企业牵头完成科技成果的获奖比例,不断增强企业创新的动力和活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三是制定适合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特点的实验室评估办法。建议科技部对人才、成果等概念进行重新定义,制定一套适合企业特点的实验室评估办法,如从技术专利、专业技术人才、对行业共性问题的解决,以及对行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等方面开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