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江苏康缘集团!

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首页 >  康缘新闻 >  文化建设

吴舟:世药书香 恣意徜徉

2014-09-17 分享

  《西游记》中的人参果连云港当地人叫“八月札”,在古本草里被冠以地名叫海州通草。海州就是今天的连云港,这足以证明人参果的故乡就在连云港。

  

  1952年,一支地质勘探队来到连云港云台山寻找“矿藏”,实际上是寻找一种叫做海州香薷的植物,海州香薷是铜矿指示植物,因此得到了“铜草”的美名。中国勘查地球化学的首例探矿实验便是由海州香薷开始,载入了中国地矿史册。

  

  这两则故事,皆被考证收录进吴舟编著的《云台山植物志》里。

  

  52岁的吴舟,身形瘦削,衣着朴实,步履矫健,精神头倍儿足,言语间没有人情练达的圆滑,但犀利的眼神仿佛能洞穿周围的一切。疏离功利、归于平淡,用30年多时间沉下心读书、读事、读人,独醉于自己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收获了内心清明。

  

  一本好书一剂良药

  

  好书如药,那是一个冷暖自知、其乐融融的世界,浸淫于这个神奇世界里的吴舟,一看到半开半合的书本,就会本能地去翻阅,让书页在手指下发出“哗哗”的动听声响。

  

  写了很多的文章,获得了很多的荣誉,在中药界吴舟也逐渐有了名气。然而,他的心境却日益淡然了,只是在有些时候,还会在灯下想起他启蒙识字第一课是爷爷教授的《药性赋》、《汤头歌》,原来现在的一切都是从那时开始的……

  

  “兄弟姐妹6个中我最小。家里生活拮据,上初中时,我就跟父母说,我可以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但请求每个月能给我2元钱买书。”吴舟说,自己可以不讲究吃穿,读书却不能打一点折扣。

  

  除了自己买书,他还经常跑到各大中药高校借阅专业书籍。他家里收集的草药书籍,比一些高校图书馆还齐全。药材的加工炮制、本草学、中药鉴定……凡是和中药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都是他孜孜以求的。

  

  “如果说中草药要用一生去坚守,那么读书值得用一生去爱,你在阅读上花费的每一秒,都会沉淀为一种素养、一种品格。”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吴舟时而眉头紧蹙,时而侃侃而谈。

  

  书是良药和慰藉,吴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他读书分览读、粗读、精读3种,览读只看纲目与内容简介,粗读只将书看个大概。“对药材书与文化经典,要反复精读,旁征博引,撰写学习笔记。像《本草纲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江苏植物志》、《中药大辞典》等,已成为工作生活学习的必需品。”读《元曲》时,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融入自然,少计名利。言语之间,吴舟总能引经据典,畅谈古今,他对中外历史的认知,对中草药的解读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认为自己是个性情中人,夜深人静时读书,常常是跟着书里或喜或悲。古今中外、药物本草、小说诗词,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有时候,在阅读某个作品时,读着读着,作品的人物唤醒他相似的记忆,或触动他感情的某根神经,于是不等读完人家的作品,一旁又铺开了自己的稿纸;有时沉在书里了,时间就不记得了。一抬头,呀!都凌晨2点了。“人家说读太多的书会感到无聊,但我一点都不会,时间都不够用,要看的书太多了!”

  

  师古不泥善用其心

  

  从读手中的书,到读生活这本大书,吴舟觉得,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好习惯,但我不赞同读死书。”读书获取的是“间接经验”,需要通过实践融会贯通,用以指导生活。古人说“经世致用”,强调的也是这个意思。

  

  吴舟毕生的愿望就是保护家乡的珍贵药材资源,为人类保留濒危的芝兰瑶草。宋代《图经本草》载有以海州冠名的药材有14种之多。经4年的努力,吴舟终于以现代植物学的观点对云台山特有的药材一一确认,撩开了笼罩在家乡草药上的层层迷雾。

  

  “海州山踯躅”一味药草,光看其名称和简略的文字记载、失真的绘图已很难辨别其为何物了。为此,吴舟数次进山实物鉴别,确定海州山踯躅就是云台山野生的“黄杜鹃”。

  

  紫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效,是云台山稀有之物,在江苏境内也仅有零星的自然分布,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物种。1986年,吴舟在朝阳鬼崖涧西北坡,海拔450米的杂木浓荫下,偶然发现一丛罕见的紫草群。他根据药书记载,采集紫草种子,试图繁育,均未成功。有次跟花果山老药农聊天,“紫草的种子成熟时,需经鸟儿啄食,吞进肚里,然后随同鸟粪一起排出,入土出苗。”老药农的一番话提醒了吴舟,他意识到紫草成熟后的小坚果外层有腊质样果皮,如果进行去腊处理,会不会发芽?带着此疑问,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最终的结论证明他的思路是对的。看到幼苗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吴舟长长的叙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那种成就感无法言表。

  

  《江苏植物志》记载海州地区有野生的软枣猕猴桃,但未见野生标本。吴舟便爬悬崖、攀葛藤、过小溪、穿林径,两边的岩缝里长满了崖花椒、酸枣等带刺的小灌木,稍不留神,浑身就会被划出血道,但他始终觉得,书中的记载一定经过实践的验证。一上午的奔波,疲惫不堪,口干舌苦。可就在他坐在溪水边休息准备吃点干粮时,却无意中发现了一株软枣猕猴桃的身影。他觉得那一瞬间,便是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刻。

  

  “尽信书不如无书”,吴舟认为读书要做到三点:一是善思,“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依据,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二是善挑,知识是财富,也是枷锁。知识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博学多才,但若迷信书本,越学则束缚越紧。三要善于总结,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总结的过程也是提炼、反思和升华的过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

  

  “户外千株竹,室内万卷书”,进入吴舟的书房,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约60平方米的书房里,整洁的书柜,一方木椅,随手所触,眼光所及,全是书籍,仿佛置身于一片书的海洋,让人不觉大吃一惊,忍不住啧啧称赞。齐顶书橱内,办公木桌上,茶几肚里、楼梯的拐角……“一共5000多册吧。从小买书藏书,一本一本收罗,价格从几角到几百元。现在书太多家里放不下,有的直接搬进了仓库,有的存进办公室。”吴舟熟稔于心地介绍,他偏爱中草药、历史以及人文哲学类的书,因此,这几个类别的书占了大多数。

  

  在网络文学盛行的当下,每天清晨或黄昏,吴舟会踱步到他常坐的一角,从书柜里取出一本书,静静阅读,家中的医学书柜几乎成了他闲暇时的“充电站”。“我也上网发帖、阅读网络文学,但对书本,依旧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书是传统文化的延伸,陪伴他度过漫长岁月,这种情怀,与书本身一样隽永。别总是抱着手机和电脑,尝试阅读一本纸质的好书,是吴舟对年轻人的建议,他说,小说散文书籍使人洞察人生,传记文学引领你登上历史的高峰,凡有所读,皆有收获。

  

  翻看吴舟的藏书“富矿”,一本大有年头的破旧手抄药书尤为引人注目,这本清代的《松寿堂古药方汇编》,讲述的主要是古方、经方、经验方以及民间偏方的功效及其丸散膏丹的制作方法。泛黄的纸片,有许多关于中药的圈圈点点,透着氤氲的中药味,在岁月中发酵吐香。他以爱书人的一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与取得了多大成就,而只在于他曾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书是我的生命,是我的精神支柱,有了书生活中再大困难都能过得去。”吴舟下意识地顿了几秒继续说道,有时偏执到舍不得在书页上折角,同样不愿看到书架上出现空缺。现已90多岁的父母深知吴舟的脾性,他的书籍从来不外借。

  

  前不久,吴舟的一位多年未见的远房亲戚来访,看到他的书房四壁皆书,临走时欲借两本养生书。而吴舟却艰难的拒绝:“什么都可以拿,唯独书不可以,如果你喜欢,我可以去书店买一样的书送你,但是这里的书不能带走”。想到此,吴舟心存遗憾的同时毫无悔意,“希望我的这位亲戚能理解,我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书对我来说真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为了防止今后发生类似这样尴尬的事,吴舟在书房写了四个醒目大字——“概不外借”。

  

  笔耕不辍唯愿草药万年青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辈子藏书、读书,吴舟打下了深厚文化功底,开启了著书立说新征程。

  

  1986年吴舟撰写200余万字的考察报告《云台山中草药普查与研究》、《云台山中草药简志》等书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有着珍贵的科学和史料价值。并拍摄从不同季节、不同生长环境、不同植物发芽期、花果期和不同入药部位等方面的图片达6500多幅,建立了“云台山植物图片资料库”,他也成为全面摸清云台山脉中草药资源的第一人。

  

  一棵荠菜,吴舟写了一本10万字的书,囊括了园艺学、文化学、本草学、饮食学等。他先后出版了《云台百草》、《百树治百病》、《百饮治百病》等6部著作。

  

  他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科普稿件,铢积寸累,在报刊上开设《云台百草》栏目,坚持6年供稿,为云台中学和云山小学编写校本教材并讲授中药知识。原本深奥艰涩的知识,结合了历史文化、谚语、民间故事之后,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新鲜有趣而又实用的知识,散发着泥土露水的芳香。

  

  近几年,吴舟重点开展了“云台山珍稀濒危植物调查与保护”的研究,初步摸清了云台山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濒危程度、濒危原因的情况,开展了保护措施的研究。并匠心独运绘制的一张《连云港市中草药资源区划图》,为云台山药材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引起了经济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长”,对未来乃至退休后的生活,吴舟一直心存大梦想,他立志要开辟一个介于植物学与文化学的第三学科——本草文化学。通过20余年的积淀,即将出版一套“云台山植物文献丛书”4部,分别为《云台山中草药》、《云台山植物志》、《云台山古树名木》和《花果山奇花异果》,从人文历史的角度介绍家乡的药材,注重草木的功效和叙述的传神,80万字千幅图的手稿已尘埃落定,更臻完美。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吴舟对书籍、对梦想的拳拳之心,生活得像一棵“小草”,却不改其终身致力于普及中草药知识的“远志”,华夏几千年的中草药历史在他的笔下愈发馥郁芬芳。(集团综合办 孙卫新)